鋼中除含有碳(C)元素和為脫氧而含有一定量矽(Si)(一般不超過0.40%)、錳(Mn)(一般不超過0.80%,較高可到1.20%)合金元素外,不含其他合金元素(殘餘元素除外)。 此類鋼必須同時保證化學成分和力學性能。其硫(S)、磷(P)雜質元素含量一般控製在0.035%以下。若控製在 0.030%以下者叫高級優良鋼,其牌號後麵應加“A”,例如20A;若P控製在0.025%以下、S控製在0.020%以下時,稱特級優良鋼,其牌號後麵應加“E”以示區別。對於由原料帶進鋼中的其他殘餘合金元素,如鉻(Cr)、鎳(Ni)、銅(Cu)等的含量一般控製在Cr≤0.25%、Ni≤0.30%、Cu≤0.25%。有的牌號錳(Mn)含量達到1.40% ,稱為錳鋼。 此類鋼是依*調整含碳(C)量來改善鋼的力學性能,是以,根據含碳量的高低,此類鋼又可分為: 低碳鋼--含碳量一般小於0.25%,如10、20鋼等; 中碳鋼--含碳量一般在0.25~0.60%之間 ,如35、45鋼等; 高碳鋼--含碳量一般大於0.60%。此類鋼一般不用於製造鋼管。 實際上,他們之間的含碳量並沒有明顯的界限。 此類鋼產量較大,用處較廣,一般多軋(鍛)製成圓、方、扁等型材、板材和無縫鋼管。首要用於製造一般結構及機械結構零、部件和建築結構件和輸送流體用管道。根據使用要求,有時需熱處理(正火或調質)後使用。